几级登高证 ,安全生产模拟考试一点通网站根据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范围为您提供了几级登高证 随机试题模拟考试训练,您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几级登高证 答题。要继续进行更多的几级登高证 练习,只需用微信扫码即可在手机端点击重新出卷按钮练习。安全生产模拟考试一点通助您快速高效准确拿到证书!
1
2
3
4
5
6
某省建公司在公路局宿舍工程中,安装的龙门架全高20m。9月1日安装到15m高度,临时缆风绳共4根锚在10m高处。9月3日由副班长×××带领4人和部分民工继续安装,先将缆风绳由10m高处移至15m处锚固。9时30分安装到20m高时,突遇一阵强东风。龙门架晃动数次后,将东南方向的缆风绳拉断,龙门架向西倾倒。在高空作业的4人随同龙门架坠落地。副班长×××等3人死亡,1人紧抱在主柱上,造成重伤。后查缆风绳锚固点的水平角度不符合要求,且东南角方向的缆风绳在离锚固点2m处,原已磨断2/3仍继续使用,其他缆风绳也没有收紧。请判断下列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
(3)从事故中可以看出缆风绳在使用前作了认真检查,并采取了相应措施。()查看本题分析- 您的答案:没有答题标准答案:B 本题解释
7
某公寓楼工程发生了一起施工升降机吊笼冒顶坠落事故,造成吊笼内的3名员工死亡。该工程由裙体相连的A、B、C三幢32层高层公寓楼组成,施工总承包单位某建筑公司将该工程的部分装饰工程分包给某装饰公司。事故发生时,工程外墙装修即将结束,内装修进入修补阶段。A楼的施工升降机已拆卸至13层高度。发生事故的施工升降机位于A楼,由某设备租赁公司提供并负责日常维修检查工作,总承包单位工程项目部使用并配备了电梯司机。事故发生当日6时20分左右,某装饰公司员工鲍某等3人在电梯司机尚未上班到岗的情况下,擅自驾乘A楼施工升降机右笼前往7层,在上升过程中,由于超高极限开关未起作用,上行停车操作失控,发生吊笼冒顶.酿成事故。请判断下列事故原因分析和责任认定的对错。
(2)某装饰公司对施工升降机的日常维护不到位。未对进入吊笼和升降机控制按钮采取有效的隔离和封闭措施,造成施工人员可以随意进入吊笼,开启操作升降机。()查看本题分析- 您的答案:没有答题标准答案:B 本题解释
8
某六层住宅主体结构施工时,在工程的外面搭设了一封圈形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立杆纵距1.8m,横距1.5m。当在五层脚手架上砌筑大型砌块的墙体时,将砌块分五处堆放,每堆宽1.5m、长1.0m、高1.2m,有多处大横杆与立杆连接处下滑,造成两处跳板坍落,5人随之坠落,1人死亡、4人受伤。
分析事故原因。
(1)经检查,脚手架扣件的平均拧紧扭力距为36.6N·m。
(2)砌块的容重为7.2kN/m3。
(3)作业人员缺乏脚手架作业层承载力大小的常识。
(4)管理人员缺乏对施工现场的检查和管理。
请判断:
(3)脚手架搭设完毕,没按规定用扭力扳手检查扣件拧紧程度。()查看本题分析- 您的答案:没有答题标准答案:A 本题解释
9
10
11
12
2000年10月26日,一装修公司在某医院北配楼地下停车场焊接暖气管道时,电焊熔渣引燃聚苯乙烯保温材料,从而进一步引燃地下一层西部坡道转弯处设置的床铺以及可燃装修材料,大火使30多人被困,失火面积达500多平方米。起火部位是位于急诊楼北侧的北配楼地下一层停车场。北配楼主体建筑地上9层(办公用房)、地下3层(每层面积约1100m2,其中一、二层为停车场,三层为设备层),建筑面积18400m2,钢筋混凝土结构。发生火灾时,该楼正在进行装修,楼内有施工人员200余人,施工单位在地下一层和二层共设置了100余张床位作为临时工棚,并存放大量的易燃、可燃装饰材料。请判断下列事故原因分析的对错。
(1)该楼地下部分正在施工,内部堆放大量的可燃、易燃材料。()查看本题分析- 您的答案:没有答题标准答案:A 本题解释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某工程公司在一大厦广场基础工程进行护坡桩锚杆作业。当天工地主要负责人、安全员、电工等有关领导及管理人员都去别的地方而不在现场。工地施工分成一、二两组。班组长秦某请假,临时委托张某代替自己的工作,张某在二组指挥下锚杆筋笼,一组无人指挥,长22m,由3根Φ25螺纹钢的钢筋笼由13名民工自行进行作业,民工在下锚杆时,因钢筋笼将配电箱引出的380V电缆线磨破,使钢筋笼带电,造成5个触电,经医院抢救,其中3人脱险,另两人因光脚未穿鞋,经抢救无效死亡。
(3)这起事故直接原因的是()。查看本题分析
A、由13名民工进行作业,人员过多
B、工地主要负责人不在现场
C、班组长秦某请假
D、380V电缆线磨破漏电- 您的答案:没有答题标准答案:D 本题解释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 0
发表评论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