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低压电工证模拟考试 ,安全生产模拟考试一点通网站根据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范围为您提供了泉州市低压电工证模拟考试 随机试题模拟考试训练,您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泉州市低压电工证模拟考试 答题。要继续进行更多的泉州市低压电工证模拟考试 练习,只需用微信扫码即可在手机端点击重新出卷按钮练习。安全生产模拟考试一点通助您快速高效准确拿到证书!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方可继续使用。查看本题分析

    您的答案:没有答题标准答案:A  本题解释
  • 2

    热水热力网正式供热前应经冷态试运行。查看本题分析

    您的答案:没有答题标准答案:A  本题解释
  • 3

    腐蚀是造成压力管道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查看本题分析

    您的答案:没有答题标准答案:A  本题解释
  • 4

    居住区的热力管道宜采用地沟敷设和直埋敷设。查看本题分析

    您的答案:没有答题标准答案:A  本题解释
  • 5

    爆炸下限是指可燃气体或蒸汽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比在空气中刚刚达到足以使火焰蔓延的最低浓度。.查看本题分析

    您的答案:没有答题标准答案:A  本题解释
  • 6

    电化学腐蚀中即有电子得失又有电流形成。查看本题分析

    您的答案:没有答题标准答案:A  本题解释
  • 7

    氨、氯化氢、一氧化碳、氯气是有毒的气体。查看本题分析

    您的答案:没有答题标准答案:A  本题解释
  • 8

    表压力也就是相对压力。查看本题分析

    您的答案:没有答题标准答案:A  本题解释
  • 9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安全实施监督管理。查看本题分析

    您的答案:没有答题标准答案:B  本题解释
  • 10

    公称压力是指在规定温度允许承受的以标准规定的系列压力等级表示的工作压力。查看本题分析

    您的答案:没有答题标准答案:B  本题解释
  • 11

    地沟入孔口高出地面不应小于0.15m。查看本题分析

    您的答案:没有答题标准答案:A  本题解释
  • 12

    《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适用于公称压力为42MPa以上的管道;非金属管道。查看本题分析

    您的答案:没有答题标准答案:B  本题解释
  • 13

    《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规定:压力管道按其用途划分为工业管道、公用管道和长输管道。查看本题分析

    您的答案:没有答题标准答案:A  本题解释
  • 14

    直埋敷设管道的阀门、附件处,应避免受到较大推力和产生较高的应力,必要时管道上宜装设伸缩器查看本题分析

    您的答案:没有答题标准答案:A  本题解释
  • 15

    《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规定:新建、扩建、改建的压力管道应由有资格的检验单位对其安装质量进行监督检验;在用压力管道应由有资格的检验单位进行定期检验。查看本题分析

    您的答案:没有答题标准答案:A  本题解释
  • 16

    全面检验时,应将管道内部介质排除干净,用盲板隔断所有液体、气体或蒸汽的来源,设置明显的隔离标志;查看本题分析

    您的答案:没有答题标准答案:A  本题解释
  • 17

    管道和设备上的各类套管温度计应安装在便于观察的部位,其底部应插入流动的介质内,不得安装在引出的管段上。查看本题分析

    您的答案:没有答题标准答案:A  本题解释
  • 18

    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有毒查看本题分析

    您的答案:没有答题标准答案:A  本题解释
  • 19

    安全阀的作用是控制管道内压力不超过设定的压力。查看本题分析

    您的答案:没有答题标准答案:A  本题解释
  • 20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和节能全面负责。查看本题分析

    您的答案:没有答题标准答案:A  本题解释
  • 21

    热力网停运,应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关闭阀门,( )。查看本题分析
    A、先关闭供汽阀门、再关闭供水阀门
    B、先关闭供汽阀门、后关闭回水阀门
    C、先关闭回水阀门、后关闭供水阀门
    D、先关闭回水阀门、后关闭供汽阀门。

    您的答案:没有答题标准答案:B  本题解释
  • 22

    压力管道附件是管道用的一些小型设备,如视镜、( )等。查看本题分析
    A、法兰
    B、管道的安装件
    C、管道的附着件
    D、阻火器。

    您的答案:没有答题标准答案:D  本题解释
  • 23

    工业用氧的制取方法为( )。查看本题分析
    A、水的电解法
    B、空气液化分馏法
    C、化学反应法
    D、还原法

    您的答案:没有答题标准答案:B  本题解释
  • 24

    为了保证压力管道操作人员能在使用环节精心操作积极避免和减少操作事故应做到( )。查看本题分析
    A、安装超压连锁装置
    B、安装超温连锁装置
    C、安装智能控制
    D、操作人员严格遵守工艺纪律和安全操作规程

    您的答案:没有答题标准答案:D  本题解释
  • 25

    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查看本题分析
    A、氧气的密度比氢气大
    B、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C、氧气不易溶于水
    D、氧气能够助燃

    您的答案:没有答题标准答案:D  本题解释
  • 26

    压力管道严禁超温运行,主要是因为( )。查看本题分析
    A、在规定温度下运行是安全的
    B、超温会使流动速度加快
    C、超温会使流动减慢
    D、超温对压力管道安全影响不大。

    您的答案:没有答题标准答案:A  本题解释
  • 27

    下面( )是压力管道设备完好,运行正常的标志之一。查看本题分析
    A、密封性能良好,无泄漏
    B、操作人员经验丰富
    C、操作记录齐全
    D、管理制度齐全。

    您的答案:没有答题标准答案:A  本题解释
  • 28

    热力网运行检查时,严禁( )。查看本题分析
    A、经过检查井
    B、在检查井及地沟内休息
    C、在检查井停留
    D、进入检查井。

    您的答案:没有答题标准答案:B  本题解释
  • 29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及其检验、检测人员应当客观、公正、及时地出具检验、检测报告,并对检验、检测结果和( )负责。查看本题分析
    A、评定结果
    B、检查结论
    C、鉴定结论

    您的答案:没有答题标准答案:C  本题解释
  • 30

    关于应力腐蚀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查看本题分析
    A、腐蚀发生后有先兆
    B、危险性不大
    C、腐蚀裂纹出现后,扩展比较缓慢
    D、腐蚀发生后没有先兆,极危险

    您的答案:没有答题标准答案:D  本题解释
  •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 )或者个人对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均有权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或者举报。查看本题分析
    A、生产单位
    B、使用单位
    C、检验单位
    D、任何单位

    您的答案:没有答题标准答案:D  本题解释
  • 32

    压力管道的组成系统不包括( )。查看本题分析
    A、管道组成件
    B、管道支承件
    C、安全保护装置
    D、排污井

    您的答案:没有答题标准答案:D  本题解释
  • 33

    压力管道事故原因可以归结为人的不安全( )和压力管道的不安全状态。查看本题分析
    A、管理
    B、意识
    C、行为

    您的答案:没有答题标准答案:C  本题解释
  • 34

    管件的作用是( )。查看本题分析
    A、改变管道的方向和管径大小
    B、实现管道分支、局部加强和特殊连接
    C、a+b

    您的答案:没有答题标准答案:C  本题解释
  • 35

    下面( )是压力管道设备完好,运行正常的标志。查看本题分析
    A、压力管道的各项操作性能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B、运行中安全阀不启跳
    C、外壁漆色完好
    D、产品铭牌内容完整

    您的答案:没有答题标准答案:A  本题解释
  • 36

    当采用非管道全长上标识方法时,其标识的场所应该包括所有管道的起点、终点、转弯处、( )、阀门和穿墙孔两侧等的管道上和其他需要标识的部位。查看本题分析
    A、焊接接头处
    B、装有阀门的位置
    C、交叉点
    D、膨胀节处

    您的答案:没有答题标准答案:C  本题解释
  • 37

    安全保护装置的检验周期应按定期检验的规定进行。( )查看本题分析
    A、企业自行制定
    B、国家计量器具
    C、质量技术鉴定部门

    您的答案:没有答题标准答案:B  本题解释
  • 38

    压力管道事故发生后,( )及灭火、救人、疏散等方案的确定,均应按照应急预案部署进行。查看本题分析
    A、警戒区域、冷却部位
    B、泄漏部位

    您的答案:没有答题标准答案:A  本题解释
  • 39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向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办理使用登记,取得使用登记证书。( )应当置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查看本题分析
    A、使用证书
    B、登记证号
    C、登记标志
    D、登记机关名称

    您的答案:没有答题标准答案:C  本题解释
  • 40

    密封面与整个法兰面为同一平面的法兰是。( )查看本题分析
    A、全平面法兰
    B、凸台面法兰
    C、凹凸面法兰
    D、榫槽面法兰

    您的答案:没有答题标准答案:A  本题解释
  • 41

    热力学温标T与摄氏温标t的关系为( )。查看本题分析
    A、T=t+273.15
    B、T=t-273.15
    C、T=t±273.15
    D、T=t±273.15。

    您的答案:没有答题标准答案:B  本题解释
  • 42

    ( )则是以摄氏零下273度即-273°C为零度。而每度间隔与摄氏温标相同。查看本题分析
    A、摄氏度
    B、华氏度
    C、开式度
    D、文氏度。

    您的答案:没有答题标准答案:C  本题解释
  • 43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规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每( )复审一次。查看本题分析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您的答案:没有答题标准答案:D  本题解释
  • 44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和节能( )负责。查看本题分析
    A、主要
    B、全部
    C、全面
    D、生产。

    您的答案:没有答题标准答案:C  本题解释
  • 45

    《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中规定在线检验一般以宏观检查和安全保护装置检验为主,必要时进行( )和电阻值测量。查看本题分析
    A、测厚检查
    B、渗透检测
    C、射线检测

    您的答案:没有答题标准答案:A  本题解释
  • 46

    下述哪些是《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决定》规定的?查看本题分析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采取行政措施,对本地区实施安全监督管理,保障本地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本地区或者职责范围内防范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后的迅速和妥善处理负责。
    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防范特大安全事故工作会议,由政府主要领导人或者政府主要领导人委托政府分管领导人召集有关部门正职负责人参加,分析、布置、督促、检查本地区防范特大安全事故的工作。

    您的答案:没有答题标准答案:A  本题解释
  • 47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第七条规定,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应当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特种设备( )和( )责任制度,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和节能管理,确保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安全,符合节能要求。查看本题分析
    A、安全
    B、岗位管理制度
    C、节能

    您的答案:没有答题标准答案:AC  本题解释
  • 48

    保温材料分为( )。查看本题分析
    A、安全材料
    B、保温层材料
    C、保护层材料
    D、以上都是

    您的答案:没有答题标准答案:BC  本题解释
  • 49

    以下属于管道阀门的是( )。查看本题分析
    A、截止阀
    B、止回阀
    C、减压阀
    D、安全阀

    您的答案:没有答题标准答案:ABCD  本题解释
  • 50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特种设备的生产(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 )和特种设备安全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法。查看本题分析
    A、经营
    B、运输
    C、使用
    D、检验
    E、检测

    您的答案:没有答题标准答案:ACDE  本题解释

0
    
点赞(0)打赏
起重机械作业人员q4考试题库
起重机械作业人员q4考试题库
天津在哪报考低压电工证
天津在哪报考低压电工证
江苏危化品经营许可证考试
江苏危化品经营许可证考试
登高证怎么拿
登高证怎么拿

评论列表共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
安全上产模拟考试一点通
跳转到微信小程序学习完整题库
打开小程序